一、標準背景
汽車駕駛過程中,駕駛員通過手操縱件、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等向汽車發出指令,從而改變汽車運動狀態,實現人機之間的信息傳遞。車內操縱件的布局和位置與駕駛員的安全性和舒適性緊密相關,操縱件的合理布局可以使駕駛員更專注于駕駛,提高駕駛安全性,還能減少駕駛員操作的疲勞程度,提高駕駛員操作舒適性。駕駛員眼橢圓用于確定指示器的標志及信號裝置的位置,以滿足可見性要求。此外,眼橢圓也廣泛應用于前風擋玻璃、后視鏡、發動機引擎蓋等部件的視野設計及校核,保障視野的可見性及駕駛安全性。國內于1999年發布GB/T 17867《轎車手操縱件、指示器及信號裝置的位置》標準,等效采用 ISO 4040: 1997,沿用至2023年,附錄中增加了眼橢圓的確定,但附錄內容中眼橢圓采用人工作圖法,不適用于計算機輔助構圖。中汽研科技有限公司(簡稱“中汽研科技”)人機團隊在標準院的指導下,牽頭該標準的制修訂工作,本文將解讀這一標準的核心內容及其對行業發展的意義。
二、標準制修訂思路
中汽研科技新興項目培育部副部長鞠偉男介紹,當前主機廠在進行汽車視野設計及校核時大多參考國外標準,但中國人體駕乘姿態與美國人體有很大差異,參考國外標準進行設計開發會直接影響到前視野和間接視野。同時,隨著智能網聯汽車技術不斷發展,座艙中的手操縱件、指示器等布置形式也在不斷變化,特別是虛擬按鍵越來越多的在大屏中進行布置,需要結合中國人體眼橢圓進行校核,確保安全性和舒適性?;谛袠I發展需求,針對GB/T 17867: 1999附錄中眼橢圓的確定進行重新起草修訂,制定符合中國人體駕乘特征的眼橢圓模型,重點圍繞以下三方面展開系統性優化:
(1) 擴大標準適用范圍,由轎車擴大至汽車,增加商用車和公共汽車操縱件等位置的說明內容,對標準正文內容進行完善、刪減、補充,對表達措辭進行更新;
(2) 采集最新中國人體駕乘數據,更新眼橢圓軸長、中心點、及傾角數值及表達方式,更新眼橢圓計算及繪制方法;
(3) 該標準特別關注了電動化和智能化功能的顯示可見性與操作便捷性,確保駕駛員能夠快速準確地獲取關鍵信息并進行相應操作,從而提升行車安全性與用戶體驗。
三、范圍和主要技術內容
該標準適用于M、N類車輛手操縱件、指示器及信號裝置位置的要求,其它車輛可參照執行。 標準規定了汽車操縱件安裝位置要求、多功能操縱件功能組合要求、顯示可見性要求、操縱桿操縱模式要求。
標準規定了M1類車輛眼橢圓的確定程序。
操縱件布置位置要求部分,主要包含3部分內容:虛擬操縱件布置位置要求、機械操縱件布置位置要求、操縱桿操作各項功能時的要求。
顯示可見性部分,對指示器和信號裝置標識的顯示可見性提出了要求,涵蓋車速表、燃油液面高度/電量等8個部分。
多功能操縱件部分,對不同操縱件與其功能的組合進行了區分,并逐一提出要求。
附錄部分,規定了95和99百分位眼橢圓的軸長、傾角、中心點位置,以及定位程序。
四、中汽研科技人機測試能力
中汽研科技基于自身人機數據庫儲備及軟件自主研發能力,將于2025年正式發布C-HSIS(中國人機工程測評軟件)。該軟件將標準中所提到的中國駕駛員眼橢圓進行封裝,便于汽車人機總布置從業人員基于車型參數,進行快速校核。同時,該軟件也覆蓋了中國人體3D模板、中國人體2D模板、中國駕駛員座椅適宜線、中國駕駛員手伸及界面等,能夠有效縮短車輛研發流程,助力主機廠實現國產自主可控。未來,中汽研科技將持續深化開展人機工效研究,支撐標準研究及制修訂工作,提供整車空間舒適性測評服務,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,助力車企提升駕乘舒適性,讓駕乘更舒適,讓人機更友好。
專家介紹
鞠偉男,中汽研科技新興項目培育部副部長,深耕汽車人機工程、人機交互、座艙軟件測試領域,支撐了汽車人機工程標準體系搭建,構建了國內首個汽車人機工效測試體系,引入中國乘員體征數據,為汽車舒適設計提供重要參考。擔任汽車軟件測試工作組召集人、汽車人機工程標準工作組召集人,深度參與智能網聯汽車系列標準研究,牽頭開展了操作系統、智能座艙、生物識別、汽車軟件標準體系等標準研究報告編寫;支撐了車載操作系統摸底驗證,搭建了國內首個車載操作系統測試體系。牽頭/參與省部級課題3項,牽頭/參與10余項國家標準,4項已發布,授權國內專利10余項,美國專利1項,軟著20余項,論文10余篇。
市場聯系聯系人丨王磊 聯系電話丨***********
業務聯系聯系人丨鞠偉男 聯系電話丨***********